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

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精神科看什么病

2018-10-08 15:07:53

A-A+

   济南精神科看什么病?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,首先就上一场留下的问题发表一下个人意见:一名抑郁患者经过治疗恢复得很好,但在出院当天出现急性行为紊乱。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十有八九是紧张症,而紧张症有两大主要治疗措施,即电休克和安定类药物;给予咪达唑仑注射,病情很快好转。该患者所表现出的实际上是紧张症的临床相。

 
  从氯丙嗪到匹莫范色林
 
  大家已经很熟悉,种进入临床的抗精神病药是氯丙嗪。氯丙嗪实际上是异丙嗪的衍生物,与异丙嗪是“父子”关系,是异丙嗪的后代,因此也具有很强的组胺能效应。此外,氯丙嗪还具有很强的胆碱能副作用及α-肾上腺素能副作用。后续药物研发中,研究者在氯丙嗪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吩噻嗪类衍生物,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;此类药物多数具有一些共性特征,也包括以上提到的副作用。
 
  吩噻嗪具有三环结构。氯丙嗪衍生物的开发过程中,一种新的三环类药物——丙米嗪被发现。丙米嗪属于抗抑郁药,其治疗靶点已不同于氯丙嗪,变成了一种5-HT和NE双重再摄取抑制剂,但副作用与氯丙嗪几乎完全重叠,包括胆碱能、组胺能和肾上腺素能副作用,甚至放大了氯丙嗪的一些效应。相比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,三环类药物的心脏及肝毒性增加,这也是此类药物临床应用受限的很重要的原因;过量使用时,三环类药物的致死率是最高的,与其心脏及肝毒性被放大有关。
 
  研发三环类药物衍生物的过程中,人们得到了又一种三环类药物——氯氮平。氯氮平是氯丙嗪的“孙子”,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受体相关的副作用。记住这些药物之间的“血缘关系”,就能对药理学特征产生很清晰的印象。氯氮平成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一个代表,而后续的很多抗精神病药都是在模仿氯氮平。
 
  氯氮平的多巴胺阻断作用并不是很强,只有30%多的阻断强度,而对5-HT2A受体阻断作用很强。正因如此,新药研发的过程中希望模仿这一特点,利培酮这种完全由人工设计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应运而生。利培酮由氟哌啶醇和利坦色林化合而成,其中氟哌啶醇是一种比较纯净的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,而利坦色林是一种5-HT2A受体阻断剂,利培酮也因此同时具备了上述两种药物的药理学效应。
 
  奥氮平和喹硫平同样是为了模仿氯氮平而开发出来的。奥氮平实质上是将氯氮平的化学母核——二苯二氮?加载了噻蒽基团,而噻蒽基团正是泰尔登类药物作用于多巴胺靶点的化学核团。因此,奥氮平的化学名称为“噻蒽并二苯二氮?”;加载了噻蒽基团后,多巴胺阻断作用也得到了增强。奥氮平初上市时,有一个很响亮的宣传口号,在座的高年资医生可能还有印象——“没有副作用的氯氮平”,而现在的宣传语已经有了变化。
 
  喹硫平也是模仿氯氮平的产物:氯氮平的化学母核二苯二氮?有两个氮原子,喹硫平将该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,将其中一个氮原子替换为硫原子,因此喹硫平的化学名为“二苯硫氮?”。
 
  此后,阿立哌唑等更新的药物相继问世。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与传统药物不同,属于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,但仍属于多巴胺能药物。未来的抗精神病药研发有一个理念,“Beyond Dopamine”,即超越多巴胺能。司天梅教授已经介绍了一种新药Pimavansrin(匹莫范色林),该药的多巴胺能效应相比于其他抗精神病药较弱,虽然能治疗精神病性症状,但目前尚未获得精神分裂症的适应症。因此,现有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仍都是多巴胺能药物,尚无一种能够真正“超越多巴胺能”。
 
  目前,已经上市的代抗精神病药共有51种,包括8类化学结构,其中吩噻嗪类包括三个亚型;此类药物还有低、中、高效价之分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方面,截止2010年共有13种药物上市,包括:
 
  ▲ 二苯二氮?/硫氮?类:阿塞那平、氯氮平、奥氮平、喹硫平、佐替平
 
  ▲ 吲哚酮和二酮类:阿立哌唑、伊潘立酮、帕利哌酮、哌罗匹酮、利培酮、舍吲哚、齐拉西酮
 
  ▲ 苯甲酰胺类:氨磺必利。
 
  此后又有五到六种药物陆续上市,包括吲哚酮和二酮类的鲁拉西酮、布南色林、依匹哌唑,属于苯甲酰胺类、在某些国家上市的奈莫必利和瑞莫必利,以及卡利拉嗪。
 
  必须强调的是,“抗精神病药”不能叫成“抗精神分裂症药”或“抗精分药”。市面上可能会错误地宣传,但我们需要清楚这一概念:抗精神病药是针对精神病性症状的,而精神病性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精神障碍中:除了精神分裂症之外,躁狂、抑郁、酒依赖、帕金森病都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,均可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,当然临床中会有所偏重。
 
  现有抗精神病药对幻觉妄想和躁狂发作具有肯定的疗效;对于紧张症和双相抑郁,只有部分药物有效;对于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,目前来看几乎无效或疗效甚微。抗精神病药现有的适应症包括精神分裂症,躁狂发作或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,以及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。此外,现有抗精神病药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能失调的下游。希望未来能够研发出针对上游的药物,将谷氨酸能和GABA能引入治疗,发挥治疗效应,这也是近年来在机制解读方面很关注的两个递质系统。
 
  1993年,利培酮上市;1996年,奥氮平上市;1997年,喹硫平上市;2001年,齐拉西酮上市;2002年,阿立哌唑上市。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市场占有率是巨大的,在美国尤其明显:大约十年前的欧洲,传统抗精神病药占据60%-70%的临床份额;而在同期的美国,临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中有超过90%为二代药物。美国是领导潮流的,欧洲是相对传统保守的,但目前欧洲的二代药物使用比例也有所上升。
 
  在美国,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十分广泛。十年前(2005-2009年),6.18%的美国成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;这个比重大大超过了人群中的精神病患病率。针对精神病的患病率,国内数据为1%,国际上的数据为2%-3%,各类精神病性障碍均包含在内,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,以及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障碍。从横断面出发,只有2%-3%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,因此超适应证使用的现象是存在的。
 
  关于超适应证使用抗精神病药,有一个现象大家相对容易理解:难治性强迫常常会用到抗精神病药增效,而强迫很可能与多巴胺能有关。50%以上的抽动症患者伴有强迫症,而抽动症本身也存在多巴胺功能的失调,因此强迫症有多巴胺能参与的可能性非常高。这就会带来超适应证使用的问题。
 
  精神分裂症治疗再思考
 
  抗精神病药治疗究竟为患者带来了什么获益?唯一的获益是让患者走向社会,不用禁闭在精神病院里了。
 
  实际上,医学的进步对于精神病学的推动是非常有限的。考察医学学科进步有两个指标:一个是患病率,另一个是死亡率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们在传染病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;上个世纪末,心血管病在发达国家也取得了成功:在美国,心血管病的年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二。然而遗憾的是,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既没有带来患病率的下降,也没有带来死亡率的下降,半个多世纪的药物治疗并未改善多数患者的结局。现有数据显示,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良好、结局不佳和中间状态的比例分别为42%、27%和31%。患病率没有下降,早亡现象甚至仍在恶化,因为一般人群的预期寿命正在提高,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在早亡,差距实际上在拉大。
 
  我们究竟为患者带来了什么?没有改善多数患者的结局,还加重了患者的死亡现象,拉大了患者与一般人群的差距,这是我们在治疗中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 
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亡有两大原因,早期主要与自杀相关,晚期主要是躯体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,近三分之二死于心血管疾病,10%死于自杀,25%死于其他原因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中,遗传素质扮演着一定的角色,不良生活方式在患者中非常常见,而抗精神病药则进一步叠加了心血管风险。临床选药时,针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考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。
 
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究竟是什么?我认为首要目标是保持和恢复功能。80%-90%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失业状态,而恢复功能是我们的最高和最终目标,而非控制症状;症状固然需要控制,但带着幻听是可以走上工作岗位的,也是可以上学的。其次是减少死亡率,而减少躯体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由于时间有限,具体药物选择不展开讨论。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:
 
  ▲ 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防止功能减退
 
  ▲ 足量足程,控制症状,防治复发
 
  ▲ 尽量单一用药,提高用药安全性
 
  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4个“R”:
 
  ▲ Response:治疗有效
 
  ▲ Remission:达到缓解
 
  ▲ Recovery:恢复功能
 
  ▲ Relapse-prevention:预防复发
 
  心理社会干预和技能康复同样重要:药物治疗的实现离不开心理社会支持;功能恢复需要加强生活和工作技能培训;心理社会干预和技能康复有助于降低未治率,提高依从性,促进患者回归社会。
 
 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鉴别
 
  最后,针对大家关注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早期鉴别诊断,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。针对这一问题,我们可以追溯历史:克雷丕林认为,精神分裂症呈慢性病程,患者趋向于衰退;如果病程呈间歇性,患者功能总体较好,则视为双相障碍。
 
  济南精神科看什么病?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,克雷丕林并未强调症状,而是从功能角度进行了划分。事实上,功能水平或许正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。有一句很通俗的话,也是之前我的老师告诉我的:与患者打交道时,如果感觉患者“笨拙”、“刻板”,精神分裂症可能性大;如果“机敏”,双相障碍可能性大。
上一篇:济南精神卫生中心那家医院看失眠好 下一篇:济南哪里有专门的精神科医院

相关阅读 特色医疗 MORE+ MORE+

团队介绍 MORE+

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

来院路线

图文问诊

预约挂号

在线咨询